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我校共有王雙飛、房桂干、羅宏杰、應廣東、安慶臣、鄧擁軍、沈葵忠、丁來保、馬占華等9位校友喜獲殊榮。該獎項是我國科技界最高榮譽。
我校校友王雙飛作為主持人獲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房桂干作為主持人,鄧擁軍、沈葵忠、丁來保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羅宏杰作為主持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應廣東作為第二完成人、安慶臣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馬占華作為第六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按照主持人項目編號排序)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6項,國家技術發(fā)明獎授獎項目6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85項。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所名譽所長黃旭華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摘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0名外籍專家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fā)明獎
二等獎


王雙飛 制漿造紙專業(yè)(研)1988級 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院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終身教授,廣西博世科環(huán)??萍加邢薰径麻L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房桂干 制漿造紙專業(yè)1982級 中國林業(yè)科學院林產化工研究所副所長
鄧擁軍 制漿造紙專業(yè)1990級;沈葵忠 制漿造紙專業(yè)1985級;丁來保 制漿造紙專業(yè)1994級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羅宏杰 陶瓷專業(yè)1977級 中國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第七屆、第八屆)、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第五屆、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2001-2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專家評審組成員。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兼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應廣東 制漿造紙專業(yè)1981級 山東太陽紙業(y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安慶臣 制漿造紙專業(yè)1997級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馬占華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2004級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品技術部部長
在六十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陜西科技大學歷經“三次創(chuàng)業(yè)、兩次搬遷、一次劃轉”的奮斗與輝煌,秉承以“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求實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的科學精神和扎根西部、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為內涵的“三創(chuàng)兩遷”精神,恪守“至誠至博”校訓,培養(yǎng)了15萬名優(yōu)秀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廣大校友在相關領域內施展才華、建功立業(yè),為推動行業(yè)及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母校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根深則葉茂,源遠而流長。從陜科大走出的每一位校友都是學校最靚麗的名片。母校為每一位奮斗的校友點贊、為每一位努力的校友喝彩。
新聞小貼士
國家科學技術獎(英文: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也稱國家科技獎),是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國務院設立的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其中自然科學獎只獎勵在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guī)律、做出重大科學發(fā)現的我國公民。
技術發(fā)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fā)明的中國公民。
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fā)、技術創(chuàng)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yè)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
(終審:杜楊 核稿:殷立雄 編輯:宇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