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受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東華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江莞教授作客我?!扒把乜茖W報告”,做了題為“淺談基金申報和評審過程中心得體會”的報告。會議由材料學院院長朱建鋒主持,副院長劉輝、王卓出席會議,材料學院2020年擬申報自然科學基金的教師和博士生參加了此次學術報告。

江莞教授首先介紹了自己主持的自然基金項目和參與評審的自然基金項目,提出自然科學基金的特點重在創(chuàng)新性、可行性和工作基礎三個方面,創(chuàng)新的三原則是原始科學創(chuàng)新、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和系統(tǒng)集成創(chuàng)新。接著,江莞教授介紹了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流程和基金的評審原則,從而給大家詳細講解了要寫好基金申報書要著重注意的幾個方面:確定題目和精煉摘要;立項依據(jù)闡明為什么要做;研究內容與目標闡明做什么事、目標是什么;研究方案、技術路線與可行性闡述清楚怎樣做;已有研究積累說明為什么要讓我來做。然后,江莞教授以抗低溫氧化型二硅化鉬復合材料的微結構設計為例講述了如何凝練科學問題寫好基金申請書,并分享了他科研道路上的豐富經(jīng)驗,給大家詳細列舉了撰寫申報書的要點和技巧。此外,江莞教授詳細解讀了2020年申報新政,分析了往年申報過程中未獲資助項目的常見原因。
最后,材料學院的各位參會教師踴躍提問,江莞教授逐一對各位教師自然基金申請書的選題立意、創(chuàng)新點的提煉及專家視角的反思與審視等做了精準指導。此次報告激發(fā)了大家的研究興趣,進一步拓寬了師生們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對教師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提供了有力的指導。
新聞小貼士:
江莞,男,工學博士、教授,東華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執(zhí)行所長。曾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上海市領軍人才計劃等人才項目支持,目前擔任教育部科技委員會材料學部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會評專家、中國硅酸鹽學會測試分會副理事長。
江莞教授曾在日本理研、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長期從事陶瓷粉體的制備、成形及燒結機理方面的科研工作。近年共主持科研項目20余項,包括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和面上、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創(chuàng)新知識工程重點、上海市科委和教委重大、重點等項目。迄今為止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Acta Materialia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fā)表SCI收錄學術論文近200篇;獲得國內外發(fā)明專利40余項,包括國際發(fā)明專利13項。
(終審:杜楊 核稿:王卓 編輯:劉倩)